“宁”心聚力|一根烟薯苗,种出强村富民大产业
2025-05-19 10:30:53          来源:攸县融媒体中心 | 编辑:文维 | 作者:宁家坪镇          浏览量:8947

初夏时节,宁家坪镇下湾村的田垄上人头攒动、热火朝天,呈现出一片农忙景象。驻村工作队、“支村”两委、党员志愿者正抢抓天气,组织近百名劳动力俯身田间,将10万株烟薯幼苗传送到田间各处,精准植入到松软的泥土中。这幅繁忙而有序的田间农忙画卷,正是下湾村以特色农业为引擎,推动烟薯产业强村富民的生动写照。

联产联销聚合力  抱团发展闯新路

“两年前,我们刚开始探索烟薯种植时,主要以村集体合作社为主,总面积大约100亩,今年,我们瞄准创收大目标,合作社种植200亩,发动群众种100亩,总面积达到300亩。”说起烟薯产业的共富之路,下湾村党总支书记坦言,发展产业不仅要让村集体经济增收,更要让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实现共同富裕。

通过党建引领,下湾村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运作模式,统一流转土地、统一种植管理、统一组织生产、统一产品销售,实行大联合、大规模、大发展。同时,党总支书记把关审核各个工作环节,党小组组长发动党员先锋带头,分片包干责任到人,做到“积极引、率先干、创样板、当典型”。三年烟薯复种总面积近千亩,总产量246万公斤,总产值240多万元,村集体经济破零增长至35万元/年,党群面貌焕然一新,一跃成为株洲市和美乡村建设示范村,无不令人刮目相看。

科技筑基强动能  智慧农业富民生

田垄间,栽苗工动作娴熟,左手持苗轻放垄侧,右手挖土顺势一推一盖,幼苗根部入土深度精准控制在4厘米。可别小看这幼苗,这可是特意从山东农科院引进的烟薯25号良种。高质量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全流程技术的支撑。

产业发展前期,下湾村党总支通过研政策、析现状、了行情、访民意、验土壤、献“金”点、找门路、订项目,全方位多角度调研,终于“十月怀胎,一朝分娩”,确定烟薯25号为主导培育品种。“虽然每颗苗的价格比普通苗贵2.5分钱左右,但它不仅产量高、能抗病,还销路广、价格好,长远来看更有优势。”陈祖华表示,“种植过程中,合作社会提供“保姆式”服务,对土地翻耕、水肥管理、栽种间距、病虫害预防等进行技术指导。

陈祖华介绍,村集体给予农户每斤1元的保底收购价,让农户没有后顾之忧。杨家组脱贫户罗建国作为首批土地流转户,不仅将3亩多土地流转,自己也成为合作社的帮工。“土地租金每亩150元,打工每天130元左右,加上卖烟薯的钱,一年下来增收5000多元。”罗建国掐着指头算起了经济账,脸上难掩笑意,“去年全村有11户脱贫户年收入都增加了3000元以上,这还真得感谢合作社。”为助农增收,合作社优先雇佣脱贫户、监测户和周边村民承担运输、分拣、管护等工作。

三链藕合兴产业  金字招牌耀沃野

2023年,下湾村投入30多万元,兴办“振兴车间”,引进粉丝粉皮加工设备,让一产升级为二产。为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保障产品品质,2024年,新建占地50平方米的冷冻车间。“在镇党委、政府和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我们争取到了上级帮扶资金,用于这两个项目建设,今年,我们准备采购一台割苗机以便压缩人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和一台红薯干制作设备来提升产品价值。此外,我们还通过帮扶单位大力销、干部赶集共同销、网上广告‘云端销’‘立体销售’模式,解决产品销路难题,达到了‘现货变现金,丰产变丰收’的效果。”陈祖华介绍,机器设备投入使用后将实现“种、收、储、加、售”全链条自主可控,让二产“蜕变升值”。“未来,我们将逐步探索更多烟薯深加工项目,打造‘下湾红薯’农业品牌。”

沃野织锦绣,振兴正当时。宁家坪镇下湾村的烟薯产业不仅种出了农民的好日子,更种出了农业现代化的新希望。传统农耕与现代科技在这里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小农户与大市场在这里实现无缝对接,这片土地正迸发出蓬勃生机,成为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动实践。

责编:文维

来源:攸县融媒体中心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经授权后,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攸县新闻
成长ABC
攸视频
直播视频
我要报料

  下载APP